色彩风格

【党史学习教育】检察干警探寻家族红色记忆 ——缅怀太爷张慕骞

【字号:    】        时间:2021-06-11      

​​1921 - 2021

党史学习教育

   

(原标题)

忠魂不泯   浩气长存

——缅怀慕骞爷

张学鑫讲述   张文哲整理

  

  

  张慕骞,原名张宗让,化名张润东,湖北枣阳人。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鄂北红军总指挥。

  

  

  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各地纷纷创建革命组织。鄂北大地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了党的组织,并领导鄂北人民开展了武装斗争,建立了襄、枣、宜、钟苏区,后发展为横跨鄂、豫两省22县的苏维埃政权——鄂豫边根据地;创建了革命的军队——红9军26师。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了多次残酷的“围剿”,妄图扑灭革命的烈火。鄂北共产党人、红军战士、革命群众,面对数十倍于我的敌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保卫人民的政权。慕骞是鄂豫边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是鄂豫边根据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那血雨腥风的岁月,他抛家舍业,九死一生,用忠诚书写了一个革命者的伟大信仰。

   

  

  01   求学之路 

  慕骞又名慕谦、木阡,乳名让,原名宗让,化名润东。1908年出生于今枣阳市太平镇唐梓山东麓大张庄。从祖辈起,家中开始经营食盐生意,到他这一辈家族已积累了些资产,生活上衣食无忧。他在村中唐麓小学开蒙,后又到双河兴亚小学就读。在这所新式的学校里,他接受到了外界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特别是1920年肖楚女来襄阳二师任教,在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学生联合会”,使襄阳地区的学生运动有组织地开展了起来。这些革命思潮的兴起与传播,不断的修正着慕骞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1923年慕骞转入枣阳钱岗育德高级小学就读。表兄黄山农(黄火青的大哥)任教务主任,进行教育改革,引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当时表兄黄火青也在这里就读。慕骞入校后便加入了黄火青等组织的“兄弟会”,接受新思想的熏陶。

  1924年,慕骞考取了襄阳鄂北中学,表兄黄火青考取了襄阳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这里他们遇到了领路人——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谢远定同志。1925年秋,慕骞由谢远定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冬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02   致力农运

  1926年春,慕骞回到家乡,创办贫民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久,建立枣北第一个党组织——唐梓山党小组。为尽快壮大组织,他抛舍新婚之妻,经常外出活动。同共产党人陈雪怀、张地山等,发展了张铁汉(族兄)、张抱扑(族兄)、李占卿等十几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别建立了太平镇、双河镇、袁寨等党小组。表兄黄火青建立钱岗党小组。革命的火种在枣北点燃。党小组发动群众成立了“联庄会”。慕骞与黄民钦(黄火青胞弟)等曾带领“联庄会”,联合唐河一带农民武装数千人,打败县衙派来镇压抗税农民的反动武装。他们还带领枣北一带联庄会员千余人,配合唐河县农民抗捐斗争。农民武装包围唐河县城四十多天。

  1926年8月,中共枣阳县委成立。后枣北区委成立(当时枣阳设有4个区),黄民钦任书记,慕骞任组织委员。1927年初,县委派慕骞到武汉参加农训班学习。三个月高强度的政治、军事课程培训,是为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和军事人才。4月初,慕骞回到家乡与马恕安、张绍良、王子良等人,组织成立太平镇农民协会,并举办农协培训班。培训后的学员分赴枣北各村庄,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对土豪劣绅约法三章,戴高帽子游街。“一切权利归农会”,开展减租减息取消苛捐杂税活动。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枣阳的国民党右派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农协会员。29日,叛匪窜到枣北唐梓山行凶,农民自卫团千余人,在慕骞的指挥下,毙伤敌20余人。残酷的现实,使枣阳县委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当即着手对组织起来的12000多农民加强军事训练,并设法购买枪支。慕骞与程克绳先后两次去武汉,购买长短枪100多支、子弹11箱。押运途中两人扮成国军军官,坐着轿子,一路安全抵达枣阳。同时,县委将枣阳划分为十个战斗区,慕骞任红十区(太平)区委书记。

  7月,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鄂北驻军奉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反动血腥政策,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枣阳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遭到失败。那时的慕骞年不满二十,为躲避反动派的追捕,夜晚总是一人睡在荒山沟里,年轻人睡意浓,为防止睡的太死发生意外,他就在地上钉个树桩作为枕头,风餐露宿,性命之忧悬于一念。



  03   武装割据

  8月,党中央“八七会议”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暴动。湖北省委迅速制定了全省秋收暴动计划。将全省划分为7个暴动区。每区设立党的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其中鄂北区辖今襄阳、十堰、随州及钟祥共15个县。鉴于当时鄂北的有利形势,中共中央派李富春等到襄阳,组建中共鄂北区特别委员会(省级),李富春任书记,特委直属中央领导,机关设在枣西翟家古城。后因其他原因改由湖北省委领导。鄂北特委成立后,慕骞担任特委交通,革命活动范围由枣阳各战斗区扩大到鄂北各地。

  9月初,枣阳秋收起义指挥部成立,拉开了鄂北秋收暴动的序幕。慕骞参与领导了枣北及豫南一带12000多人的农民武装,攻打邱家前湾团防局;慕骞、张抱扑指挥暴动队伍攻打双河镇,国军一个团未知虚实,连夜逃往县城。暴动群众尾随追击,杀死十数名官兵。

  12月底,省委要求各地利用农历年关掀起新的暴动高潮。枣阳县农民赤卫队被组编为特委直属的工农革命军——鄂北总队。在农民自卫军配合下,先后攻打了数十处团防局和反动地主的寨堡,镇压了土豪劣绅及反动分子百余人。慕骞作为县执委领导,参与指挥了攻打枣北、枣东等地多处团防局及其他反动地主武装。袁寨之战异常惨烈。暴动队伍激战数小时攻入寨内,缴获国军枪炮厂。翌日,国军援军数百人反扑,我方援军又反包围。敌人用机枪扫射,慕骞率众由四门向外冲杀。最后敌人丢弃100多具尸首逃回县城。 

  在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的同时,慕骞参与领导了武装小分队寻机杀戮土豪劣绅的活动。著名的枣东除“八大害”、戏场击毙反动军官卫亚东等,这些在当时都是影响巨大的事件,震慑了当地的反动势力。

  1928年2月,中共中央主办的《布尔什维克》杂志,对枣阳年关暴动作了报道,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枣阳也形成了6块较为巩固的武装割据区域,慕骞等领导的以唐梓山大张庄为中心的枣北(含豫南马武山一带)是6块割据区域之一。1928年夏,慕骞担任枣北区委书记(当时枣阳设有6个区)。

  鄂北以枣、襄、随为主体的土地革命斗争,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李宗仁在通电中把枣阳列为“湖北共祸最烈的第一县”。枣阳及鄂北随即招致清乡军的血腥镇压。

  清乡军司令李纪才用“五家连坐,十家连牌”的办法清查户口,搜捕共产党人。并以8个团的兵力外加国民党驻河口岳维竣部,向枣阳发动重点进攻。对翟家古城用屠村的方式见人就杀。将受害人的头颅割下,装了几牛车拉到枣阳,作为战利品悬挂在城墙周围。

  为追捕慕骞等党组织领导人,在东北乡反动政府将其姑母(黄火青的母亲)抓去严刑拷打,要她交出曾经在家中活动过的共产党人。老人家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怒斥敌人,吃尽了苦头。在大张庄反动政府将我太爷认定为“匪属”(此时慕骞父母已去世),勒令其定期到太平镇汇报慕骞的动向。

  敌人清乡残酷杀害的鄂北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8000多人。11月,中共鄂北特委解体,枣阳公开的武装斗争告终。

  慕骞和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转移到邓县,南阳中心县委对他们作了工作安排。慕骞被安排在邓县第一小学工作。这样党在邓县城内工作开展了起来。1929年7月,中共邓县委员会成立,慕骞任县委委员,分工负责城区革命活动。同年秋,慕骞化名张润东,以特委视察员身份到邓县传达特委指示,任命李子平(李安愚)为县委书记,并安排部署全县工作。慕骞以《宛南日报》发行员的公开身份,指导邓县地下党的工作。1930年初,慕骞任中共邓县县委书记。3月,调往南阳中心县委任委员。

   

  

  04   苏区征战

  同月,鄂北特委恢复。4月,鄂北、豫南两特委商定,在鄂豫边境4地发动暴动。襄枣暴动委员会成立,杨秀阡为总指挥,张慕骞、程克绳、傅良知、杨之绮为委员。起暴点定在襄枣边镇蔡阳铺。5月14日蔡阳铺成功暴动后,鄂北游击队扩大到200多人。整编为红9军第5总队。 

  当月,慕骞作为鄂北、豫南的代表,赴上海参加了党中央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会议期间,慕骞汇报了鄂豫边区地下党的工作情况,要求中央派得力的军政干部,加强党在鄂豫边区的领导力量。 

  6月底,红9军第5总队480多人,350多支枪,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26师”。 

  这年夏,慕骞回到了家乡后,立即着手筹建县、区、乡苏维埃组织。枣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慕骞曾担任县苏维埃主席。根据慕骞从上海带回的中央指示:鄂北特委和南阳中心县委合并,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10月初,鄂豫边特委成立,特委下设南阳、襄阳、老河口3个中心县委,共辖22县,机关设在南阳。慕骞当选为执委。同时成立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代行苏维埃政府职责,边革机关设翟家古城。

  11月底,红26师攻占唐河县城并成立苏维埃政权。12月在挺进钟北时,骑兵队长徐信良,率人马40余携枪叛逃,红军被迫返回根据地进行全面整训。慕骞从特委调至26师任政委,吴寿青任师长。 

  1931年1月,敌两个师17000余人,对襄枣宜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红军和游击队奋力反击,敌众我寡而失利。 

  3月,第二次反围剿,红26师处处被动挨打,伤亡惨重,师长赵倜阵亡,政委毕昌茂被俘。全师仅存200多人,决定分散隐蔽,待机再战。

  5月,红26师恢复建制,李仲贤代理师长,慕骞再任政委,姚洗心任副师长。不久余益庵接任师长。 

  6月,为了便于加强襄枣宜钟苏区的领导,成立了鄂豫边分特委,慕骞任书记,余益庵、吴寿青等为委员。此时,慕骞还兼任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常委。 

  红26师经整顿和扩军,很快收复了失地。6至10月,击溃了枣阳民团1000多人反动武装的进攻;红军、游击队3000多人两次设伏,大败驻枣阳王牌警备团,缴获大量枪支弹药;与红3军9师段德昌部在田集会师,两军领导共同指挥,激战七周夜,铲除了枣西南吴家冲这个反动巢穴;慕骞等红26师领导与贺龙在宜城流水沟会面,共商治军大计。红3军为26师充实了军政干部,帮助整顿军纪,使红26师政治、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师增加到1500余人枪;慕骞与余益庵率红26师攻克襄东反动据点张家集,毙伤敌500余人,缴获大量物资及枪炮厂,苏区借此开办了兵工厂。 

  红3军回师洪湖后,湘鄂西中央分局,将鄂豫边及苏区情况向中央报告,建议划归湘鄂西领导,中央明确表示同意。 

  1931年冬,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开始。敌人3个师、1个独立旅,外加各地铲共团等反动武装近万人配合行动。危情之下,边特主要领导沈宗源临危慌乱,先是集中力量与敌硬拼,红军遭受重大伤亡。失败后更无反“围剿”信心。带领全部武装和地方干部脱离苏区,后遇敌阻击被迫返回。 

  1932年2月2日晚,边特召开紧急会议,一致批评了沈的逃跑主义错误。会议通过了改鄂豫边特委为临时省委,改鄂豫边革命委员会为临时省苏维埃。慕骞当选临时省委执委,临时省苏维埃常委。

  当月,红26师在王集与敌作战两次失利。临时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放弃襄枣宜钟苏区,部队分散突围。为了统一指挥,正式成立红9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张慕骞,政委马三光,参谋长韦克铎。将红26师改编为第一路游击军;将5个游击队合编为第三路游击军(亦称红27师)。

  3月下旬,尉士筠以中央分局代表的身份,来到鄂豫边区指导工作。鄂豫边省正式纳入湘鄂西中央分局的领导之下。4月底,在尉士筠“不准出苏区一步”、“在苏区与敌死拼”的路线指导下,红军接连遭受失败。为了党和红军的命运,慕骞不顾自身安危,主张避敌锋芒到大洪山游击,以保存红军力量。遭到了尉士筠等人的反对。慕骞被扣上“邓中夏式的退却逃跑主义者”的帽子,被撤销了红9军总指挥的职务,调任山南游击队政治委员。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与敌激战30余次,每次都以失利而告终。5月下旬,临时省委委以慕骞省军委会参谋长职务。月底组建红9军前敌委员会,由郝久亭、张慕骞等5人组成。试图挽救危局,挽救濒于丧失的襄枣宜钟根据地。 

  6月初,红9军两路游击军在襄东马鞍山被敌包围,几乎全军覆没,突围后仅剩170余人枪,被迫离开苏区。在慕骞、吴寿青、马三光的率领下,准备撤往唐(河)、枣(阳)边的马武山一带休整,开辟桐柏山根据地。 

  端午节前一天,慕骞及红军战士回唐梓山大张庄休整。这次回家,慕骞面对的是妻子、小孩相继病逝,数十间房屋被铲共团姜伯民带人拆毁,400余亩土地,为筹集这些年革命活动的经费早已变卖完。此时真可谓家财散尽、家破人亡。面对如此凄惨的家事,可想此时慕骞悲愤之心情。更让他挂怀的是:这些年来受他影响加入共产党及红军的族人、乡亲遭遇的苦难。大张庄成了共产党的红色堡垒,也成了反动派的眼中钉。两年前的秋天,驻枣阳敌独立34旅罗启疆部300余人及铲共团数百人,深夜包围大张庄,搜捕慕骞等共产党人。穷凶极恶的敌人没达到目的,就拿众乡亲出气,捆绑100多人在张氏祠堂吊打,逼问慕骞等人下落。当场打死一人,重伤数十人。 

  闻讯围拢来的众乡亲人人眼含热泪。慕骞明白,这是大家为自己家中不幸而悲痛。此时他更明白,革命处于低潮期,作为大众的主心骨,不允许自己沉浸在悲痛之中而给大家带来负面影响,要用革命的英雄主义去鼓舞大家。他叮嘱乡亲们,将来人人都会有房住、有地种、有饭吃。跟共产党红军走才是穷人的唯一出路。

  红军战士休整的两天里,受到了众乡亲多方关照,尤其是本族开明乡绅张宗英家,对红军战士的食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安置了伤病员后,部队便向马武山挺进。这一次便是慕骞一生中最后一次回家,匆匆的回,匆匆的去,从此也带走了家族亲人无限的挂念。 

  行军途中,红9军前委书记郝久亭赶来,主持召开会议,决定部队返回苏区,按“不出苏区一步”的方针,继续与敌作战。慕骞竭力反对,他不忍把红军带到绝路,抵制无效而愤然离队。返回苏区的红军余部,后被整编到襄北独立团,于1933年4月上旬,转往洪湖地区途中遭到敌人包围,红军战士大部分牺牲。至此,襄枣宜钟红军不复存在。

   

 

  05   旅日工读 

  慕骞离开苏区后,曾先后到武汉、北京、南京等地,试图寻找上级党组织汇报鄂豫边省情况,最终未能接上关系。慕骞与表兄黄山农倾心而谈,表兄建议慕骞东渡日本求学。当时枣阳人马伯援(曾任孙中山秘书)在日本任中华留日学生青年会总干事,经黄山农介绍,慕骞与黄友若(黄火青侄儿,原水利部副部长)、李肇嘉、姚洗心等一起东渡日本。

  1935年初,慕骞进入早稻田大学当工读生。两年半的工读生活很是清苦,但对于一个出生入死、征战十多年的红军将领来说,这日子太过于安逸。慕骞通过国内进步刊物,时刻关注着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内心多少次都渴望着回到祖国,投身于自己终身追求的革命事业中。  

  前排右一是张慕骞,前排中间是姚洗心(曾任26师参谋长、副师长),后排中间是黄友若(黄火青侄儿,曾任水利部副部长)。

   

    

  06   归国抗战 

  “七七事变”后,慕骞与同学们一起,于8月初回到了面临生死存亡的祖国。他与同学们一起在上海组织了“留日学生救亡协会”,与“各界救国会”共同集会、游行。国民党当局迫于压力,举办了归国留日学生训练班,大约有700人,接受军事、政治训练。

  此时,党中央长江局指示,李肇嘉和另外两位同志成立临时党支部,发展思想进步的同学入党。很快就发展了30余名党员,慕骞也被吸收重新入党。由周恩来的秘书吴溪如办理手续后,分别听取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领导人的指示。并强调这批人是特别党员,没有候补期,且只准与高级领导人联系,不能发生横向的关系。慕骞终于圆了寻找组织的梦、回到了党的怀抱。

  1938年5月,训练班结束。慕骞被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派到华北某部。1940年春,慕骞又被派往驻防沔阳的128师,任政治部主任。时任128师师长王劲哉“西安事变”的主要参与人,后投蒋被委任为128师师长。王为人猜忌多疑,军内持不同意见者多被杀害。与共产党的关系也是先敌后友。

  到128师任职,慕骞自知入虎穴险境,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忧,但他没有退缩、逃避。相反他倒认为:王部反蒋但抗日,有了抗日这个大局,便有了统战工作的切入点。他机智勇敢的利用了这些有利因素,巧与应对,全身心为党做好统战工作。后来,王部向新四军提出谈判请求。双方达成了合作抗日、互不侵犯的协议。 

  1940年初夏,慕骞随部队行军至汉江边,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时,他为掩护战友不幸中弹牺牲。“壮志未酬身先死”!慕骞为国捐躯,为党所领导的抗战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息。他的牺牲,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忠诚战士;使我们家族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的亲人! 

  如今当我们享受安宁幸福的生活时,永远不能忘记:我们脚下的这块红土地,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染红的。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鄂北,我们的先辈们觉醒的早、革命行动的早、革命声势大,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是沉重的。苏区除红9军26师外,还有几支地方武装--红军游击队。在鼎盛时期红26师有3000人枪。苏区革命群众成立的各种组织达54000人,为支援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从事各方面的工作。从红军鄂北总队到改编为红26师,这6年多的时间里,转战襄、枣、宜、钟、随、京(山)、唐(河)等地,同数十倍于我的凶残敌人作英勇的斗争。老区的共产党人、红军战士、革命群众对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和重大牺牲。枣阳作为鄂豫边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共鄂北特委的诞生地、是红9军26师的诞生地、是鄂豫边省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仅土地革命时期,枣阳就有11000多名共产党员、红军战士、革命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碧血可鉴,丹心可歌。慕骞爷正是这万千英烈中的一个,作为他的孙辈,时至今日,我们虽不知他埋骨何处,但他将永远的活在我们心中。他为党、为革命立下的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而留芳后世。

   

    

 

  注:张学鑫,湖北枣阳人,烈士张慕骞侄孙。张文哲,张学鑫之子,枣阳市人民检察院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