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襄阳检察:数据“慧眼”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字号:    】        时间:2022-09-07      

  “经排查,犯罪嫌疑人张某有交通肇事罪前科。”这一监督线索,不是由公安机关移送卷宗中发现的,而是通过襄阳市检察院自行研发的数据“慧眼”——办案质量监控系统,经过对比筛查得出。

  过去,传统的“被动受案、个案办理”监督办案模式,使案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解决。办案质量监控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碰撞,能及时排查出问题线索信息,第一时间进行监督纠正。同时,该系统还沉淀了海量数据,可以从中发现线索、分析趋势、指导办案,完成由个案向类案、由被动向主动、由办理向治理的转变。

  借助案件数据赋能一体化办案

  检察一体化办案有利于争议化解和诉源治理,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案质量监控系统针对“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分别设置了诉讼监督事项、办案质量、案卡填录、涉案风险四个板块,破除了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按照诉讼流程打通了数据在各业务之间的流通通道。

  “仅看单个案件没有异常,但通过办案质量监控系统筛查、比对、碰撞,信息点之间就有了交集,许多背后的问题和线索就会显现出来。”襄阳市检察院案管办主任吕昊说。

  办案质量监控系统筛选出相关信息后,还会依照权限清单从办案维度、监督维度、管理维度分别对办案检察官、案管人员、院领导进行实时提示预警,形成“事前防范、事中预警、事后整改”的闭环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自2020年10月上线运行以来,办案质量监控系统已提示近万条信息,均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处理完毕,真正把发现的问题解决在办案过程中,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力地提升了办案质效。

  让案件线索“自动上门”

  如何破解公益诉讼案件发现难、移送难、监督难的问题?两级检察院依托办案质量监控系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从检察办案系统内部获取公益诉讼线索的难题。

  一基层院经调研发现,2020年以来该院刑事检察部门办理的10余件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矿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均未作为公益诉讼线索移交。在襄阳市检察院技术部门的协助下,该院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为试点,梳理出可能涉及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罪名,以及各个罪名涉及的行政机关是否履职尽责的判断标准,将相关文字信息转化为数据代码,嵌入办案质量监控系统中。

  “拓展升级后,办案质量监控系统可以自动根据刑事案件登记信息判断相关行政机关是否履职到位,是否达到公益诉讼立案标准等,再自动根据案情分析研判,并给予办案人员提示。”襄阳市检察院信息技术部干警胡寰博介绍到。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截至目前,襄阳两级检察机关依托办案质量监控系统,围绕社会治理的薄弱地带和公共利益的弱项短板,共推送公益诉讼案件线索65条,经研判、初步调查后立办公益诉讼案件27件。

  办理一案更要治理一片

  “嫌疑人疑似违反从业禁止规定,请办案人员及时进行核查。”近日,在办理一起贩卖毒品案中,襄阳市检察院检察官侯峰收到了办案质量监控系统的提示信息。

  经核查发现,该案中4名嫌疑人均为同一公司的出租车司机。该公司规模较大,如果不严厉打击司机吸毒犯罪,造成吸毒恶习在司机中间蔓延,可能会给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隐患。检察官随即向襄阳市交通运输局发出检察建议,对该局在驾驶员准入门槛、事中监督、禁毒知识培训等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逐一提出反馈管理意见。

  “以类案监督为核心”是襄阳市检察院研发办案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理念之一。针对近年来办案不规范、容易出现各类风险的关键节点,该系统共设置了173个风险提醒控制点,覆盖案件办理全流程,实时提示预警。

  上线运行以来,襄阳检察机关针对办案质量监控系统发现的办案问题、管理漏洞等,分别向相关部门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42份,目前已收到被建议单位回复36份,精准、高效促进案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得到解决,努力实现“办理一案、监督一批、治理一片”的社会治理效能。